彭慧胜院士:本科培养应重视好奇心,研究生教育需激发科学胆识和想象力

彭慧胜院士:本科培养应重视好奇心,研究生教育需激发科学胆识和想象力

hyde012 2025-05-28 商业装修 2 次浏览 0个评论

5月27日,教师代表、复旦大学高分子科学系教授彭慧胜在纪念复旦大学建校120周年大会上发言。新华社 图

“我衷心希望在美丽的复旦园里再干50年。”5月27日,在纪念复旦大学建校120周年大会上,教师代表、中国科学院院士、复旦高分子科学系教授彭慧胜的发言,引发现场掌声雷动。

彭慧胜回忆起与复旦的缘起,他表示,自己自2000年起到复旦大学读研究生。“别人问我为何选择复旦,我说复旦这两个字多美,是自然规律和人文精神的诗意融合。虽然我是理科生,却经常去文科图书馆看书,也常常聆听文科大儒的讲座,感受到文理交融的魅力。” 提及当年跟随江明院士和陈道勇教授学习科研的经历,彭慧胜说是两位老师指引他走向科学的道路。

彭慧胜表示,他坚信本科的教育核心是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,引导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实现知识的重构与应用,因此在课堂上会用生动的案例激发好奇心,比如衣服为什么可以发光、发电,让大家激烈辩论,感受高分子科学的魅力。而研究生教育需要突破人类知识的最前沿,因此更专注于激发学生的科学胆识和想象力,鼓励大家敢于突破传统,也时刻提醒大家重视培养科学想象力,这是做出原创研究的重要品质。

“在复旦,我们致力于培养国际一流的人才,也致力于开展国际一流的研究。”彭慧胜表示,他一直在思考:一流研究应该是什么样子?或许可以归为三类,第一类,提出原创的科学概念,催生全新的科学领域;第二类,提出革命性的技术思想,引发产业变革,改变人类的生活方式;第三类,解决社会公认的重大科学技术难题,推动人类文明进步。

“过去这些年,我们团队致力于开辟全新的研究领域,碰到很多困难。很庆幸遇到一群卓越而有趣的同事和学生。创新意味着推翻普遍的、原有的认识,而只有卓越而有趣的人才,会勇于和善于表达与众不同的观点,并在困难中坚持做下去。很幸运,复旦多学科交叉融合、自由包容的创新生态,是我们做出原创研究的沃土。在这里可以静下心来尽情享受科研的纯粹乐趣。在这里,我们的研究有可能改变世界。在复旦做老师,是我们这辈子最大的荣幸。”彭慧胜说。

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,彭慧胜为自己定下一个朴素而宏大的“111”梦想:做出1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科学发现,发明10项具有突破性的技术,培养100名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,“我衷心希望在美丽的复旦园里再干50年”。

转载请注明来自夏犹清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,本文标题:《彭慧胜院士:本科培养应重视好奇心,研究生教育需激发科学胆识和想象力》

每一天,每一秒,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!

发表评论

快捷回复:

评论列表 (暂无评论,2人围观)参与讨论
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